一月,中共湖南省委为加强对各地工作的指导,出版《出路》半月刊,每期印行七十多份。
一月,根据中共中央指示和湘赣边特委、赣西特委、红五军军委联席会议的决定,红六军在江西吉安成立,军长黄公略,政委刘士奇(后由陈毅接任),辖三个纵队。五月,红六军改称红三军。
二月二十四日,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主任袁蔚如,向中央报告一年来湖南工运情况,着重汇报了安源、长沙、锡矿山及平江、浏阳一带的工人运动恢复情况。在此前后,省委数次致信安源区委和长沙纱厂党支部,就工人运动策略和工会工作的方针以及罢工斗争、建立工人武装等问题作出指示,强调目前的中心策略是领导工人从经济斗争走向政治罢工,使城市产业工人的斗争与农村游击战争配合起来,并且要求打开大门,尽量吸收进步工人入党。
二月,中共湖南省委成立军委会,以统一全省军事行动的领导,加强对白军士兵的工作,军委书记胡一鸣。
三月十八日,为了援助全国工人阶级总同盟罢工,进一步打开湘鄂赣根据地大发展的局面,中共湘鄂赣边特委在平江、浏阳、修水、万载等县组织群众性的武装大示威,参加者三十多万人。通过示威运动,进一步发动了群众,苏维埃政权得以巩固与扩大。下旬,彭德怀率领红五军主力返回湘鄂赣根据地。
三月二十六日,中共湖南省委接受中央七十号通告中提出的集中力量积极进攻,组织地方暴动,争取一省或几省首先胜利等“左”倾观点,作出相应决议,认为湖南确有取得数县或数十县甚至全省政权的可能,提出湖南党的总任务是争取、动员、组织群众,准备武装暴动;总的政治路线是变军阀战争为国内阶级斗争,推翻国民党统治,建立苏维埃政权。为此,要求采取积极进攻的策略,使斗争向中心城市发展。四月四日,省委将全省划分为五个暴动中心区域,准备执行中央提出的湘鄂赣皖豫五省暴动计划。
三月,中共湖南省委为加强全省白区斗争的领导力量,派刘大荣到长沙及第一纱厂工作;派石青到长沙近郊朗梨扩大农民组织,开展游击活动;派张子翼往常德、津市、澧县工作;派易竹青到益阳工作;派刘革非与贺龙部队联系,决定贺部向常德、桃源方向推进;并拟派人去湘南,恢复、整顿宁远、新田、耒阳等处的党组织,形成湘南的革命势力,发动和推进衡阳、邵阳一带的工作。此外,省委还决定派人去粤汉路、株萍路、水口山等地整顿党的组织,发动工农斗争。
四月,中共中央就湖南工作向省委发出指示,不正确地批评省委四次全会以来的工作犯了右倾错误,没有很好地贯彻中央“争取一省数省首先胜利”的意图。同时批评省委过去直接命令与调动红军是错误的,指出红军是全国意义的,由中央军委直接调动,省委只能在中央所决定的原则下与之发生横的关系,决不能变更中央的指示。同月,中共中央致信红五军军长彭德怀,肯定湘鄂赣边区过去的工作成绩,但错误地指示根据地不要建设在大山中,而要夺取大城市作根据地。
五月底,中共湖南省委机关在湘阴遭到破坏,十一人被捕。六月,省委在益阳建立新的机关,调整了省委领导成员,宁迪卿仍任书记,王首道负责组织,蒋长卿负责宣传,张学琅担任秘书,郭立山负责青年团的工作。省委随即着手恢复同各地党组织的联系。此时,全省有党员一万零七百六十多人。
五月,中共湘鄂赣边特委领导边区军民举行“红五月大暴动”。红五军在赤卫队配合下,先后攻克平江、修水、万载等县城,游击于萍乡、醴陵、浏阳一带,为湘鄂赣根据地的发展打开了新的局面。平江、浏阳等县苏维埃政权相继恢复,各县党组织也得到巩固和发展。
六月初,中共红五军军委在湖北大冶县刘仁八召开扩大会议,根据中央指示,将红五军第五纵队扩编为红八军,军长李灿(后为何长工),政委邓乾元。红五军军长邓萍,党代表张纯清。红五军与红八军合编为红军第三军团,军团前委书记兼总指挥彭德怀,政治委员滕代远,参谋长邓萍,政治部主任袁国平。全军团共一万七千多人。红三军团成立后,攻黄石港,克大冶城,经通山、崇阳,挥师南下。七月三日,一举攻克湘北重镇岳阳,切断了长沙与武汉的水陆交通。七月五日,主动撤出岳阳,重返平江。
六月八日至十七日,中共湘鄂赣边境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平江召开。会议贯彻中央七十号通告的“左”倾观点,提出边境党的中心任务和主要策略是反右倾、反“富农路线”、反保守主义,有计划地布置边境总暴动。会议选举了以李宗白为书记的第三届湘鄂赣边特委。
六月十一日,李立三主持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新的革命高潮与一省或几省的首先胜利》的决议,使以冒险主义为特征的“左”倾错误再一次统治了中央。不久,李立三等制定了以武汉为中心的全国总暴动和集中红军进攻中心城市的计划,并提出将党、团、工会的各级领导机关合并为准备武装起义的各级行动委员会。接着,命令各路红军攻打长沙、南昌、九江等地,会师武汉。
七月四日,贺龙率领湘鄂边红四军主力东下洪湖根据地,与红六军在湖北公安会师。上旬,两军领导人在湖北江陵召开联席会议,根据中共中央决定,组成红军第二军团,总指挥贺龙,政治委员周逸群,参谋长孙德清,政治部主任柳克明(柳直荀)。同时成立中共红二军团前委,书记周逸群。红四军改为红二军,军长贺龙(兼),政委朱勉之。红六军军长邝继勋,政委柳克明。全军团共一万多人。红二军团成立后,集中力量肃清地方反动势力,巩固和扩大了湘鄂西根据地。
七月中旬,中共红三军团前委和湘鄂赣边特委召开紧急联席会议,遵照中共中央命令,决定红三军团在湘鄂赣边地方武装配合下攻打长沙。会后,成立了以赖汝樵为总指挥的湘鄂赣边工农兵军事暴动委员会,各县农民武装迅速向平江集中。二十二日,数万人在平江天岳书院草坪举行攻打长沙誓师大会。二十五日,红三军团开始攻打长沙。二十七日下午占领长沙,先后歼敌四千多人。这是红军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攻占的唯一省城。中共湖南省委派张学琅、刁牧民赴长沙指导工作,要求红三军团向益阳、常德方面进攻,与红二军团相配合,夹击敌军;同时,指示南县、华容、安乡、益阳、沅江等县举行庆祝示威运动,以扰乱敌人后方。二十九日,红三军团总政治部创办的《红军日报》出刊。军团前委和总政治部在报上分别发布告群众书,阐明革命形势,提出革命主张和任务。下午,长沙约十万工农群众举行盛大集会,热烈欢迎红三军团和赤卫军。
七月三十日,湖南省苏维埃政府在长沙正式成立,主席李立三(未到职,由王首道代理),副主席杨幼麟,彭德怀、李宗白等十三人为委员。省苏维埃政府宣布了苏维埃政纲,颁布了《暂行劳动法》和《暂行土地法》,并创办《苏维埃日报》。八月二日,长沙八十多个团体共十万多人冒雨隆重集会,纪念“八一”和庆祝省苏维埃政府成立。会上,处决了叛徒苏先骏。会后,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
七月,青年团中央派李滋生来湖南建立青年团湖南省委。八月,青年团湖南省委在长沙成立,成员有李滋生、郭立山、宋新怀等。
八月一日,中共湖南省委决定取消湘鄂赣边特委,以平江县委兼湘北特委,指挥湘北各县的斗争;恢复湘东特委,张启龙任书记,石青、袁德生任常委,特委机关设安源,指挥湘东各县的斗争。同时决定在湘鄂赣红军独立师的基础上组编红十六军(八月中旬正式成立),军长胡一鸣,副军长孔荷宠(后军长孔荷宠,政委黄志竞),归红三军团指挥,协助湘北各县发展农村斗争;将浏阳、万载、宜丰、醴陵、萍乡、茶陵、攸县等县游击队及安源工人纠察队组编为湘东独立团,发展湘东各县农村的斗争,与湘北联络,同时向长沙、湘南发展。随后,省委机关从益阳迁往长沙县杨桥照霞村。
八月五日,国民党军队在帝国主义军舰掩护下向长沙城反扑,红三军团退出长沙,撤往平江长寿街。湖南省苏维埃政府机关也随军移驻长寿街。中共湖南省委在长沙附近槊梨成立省委办事处,负责联系湘东、湘北、湘中等地党的组织。不久,办事处迁往湘鄂赣根据地。
八月上旬,中共湘北特委成立,书记李宗白(后由杨奇接任),领导平江、临湘、岳阳、湘阴等县党组织。十二月,特委将所属游击武装整编为湘北独立团,活动于岳阳一带,以保卫和扩大湘北根据地。
八月二十日,为配合红三军团的行动,毛泽东、朱德率红一军团从赣西向湖南进军,在耿飙等率领的游击队和群众的配合下,取得了浏阳文家市大捷,歼敌何键部第三纵队戴斗垣旅三个整团另一个营,俘敌一千多人,毙敌纵队司令兼旅长戴斗垣。
八月二十三日,红一军团和红三军团在浏阳永和会师,两军团党的前委举行联席会议,遵照中共中央指示,决定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中共第一方面军总前敌委员会和中国工农革命委员会。朱德任红一方面军总司令,毛泽东任总前委书记、总政委和中国工农革命委员会主席,朱云卿任参谋长。红一方面军下辖第一、第三两个军团,共三万多人。红一方面军的组成,使两支主力红军汇合成为一股强大的力量,对实现以游击战为主向以运动战为主的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八月二十四日,中共红一方面军总前委根据中共中央意图,决定再打长沙。月底,进抵长沙近郊。由于敌人龟缩不出,红军两次发起总攻,均未成功。毛泽东当机立断,提出停止攻打长沙、移师江西的意见,得到朱德、彭德怀的同意。九月十二日,红军从长沙撤围。十三日,总前委在株洲召开扩大会议,正确分析了敌我形势,总结了两打长沙的经验教训,决定停止攻打长沙,改取吉安,以便将赣江两岸根据地连成一片,在农村发动群众,壮大革命力量。十四日,部队从株洲出发,沿途连克醴陵、攸县、安仁、茶陵等县城,移师江西,攻占吉安,开拓了湘东、赣西广大地区。
八月二十八日,中共湖南省委召开常委会,讨论布置长沙、湘东、湘北、湘西、湘南等几个中心区域和铁路、海员工人的工作。会议按照李立三的“左”倾错误方针,决定组织省行动委员会,统一指挥全省工作。行动委员会由宁迪卿(书记)、王首道(组织兼军委)、蒋长卿、张学琅(宣传兼秘书)、刁牧民(兼青年团工作)、李宗白、刘建中组成。
八月二十八日,中共中央致信湖南省委,指定湖南省委暂属长江局管辖,工作范围主要在非苏维埃区域,中心任务是发动工、农和士兵运动,以配合红军的进攻,并指定宁迪卿、王首道、张学琅等组成省委,宁迪卿为书记。十月,省委机关迁至长沙县铜官,十一月,转移到靖港。
九月中旬,中共湘东特委在醴陵召开会议,研究建立湘东独立师的问题。毛泽东到会并讲了话。本月,红军湘东独立师在萍乡大安里正式成立,师长刘沛云,政委谭思聪,辖一、三两个团。独立师成立后,在湘赣边界地区机动作战,至十二月,攻克了安仁、永兴、茶陵、酃县等县城,积极地配合了中央根据地的第一次反“围剿”斗争。次年二月,湘东特委改为湘东南特委,书记石青。同时,将湘东独立师改为湘东南独立师,并增编了第二团。
九月中旬,邓中夏受中共中央派遣到达洪湖根据地。二十日,邓中夏在红二军团前委军事会议上传达了中央关于红二军团渡江南下,配合红一、三军团进攻长沙的指示。九月二十四日,鄂西特委改为湘鄂西特委,邓中夏担任特委和前委书记、红二军团政委,周逸群、贺龙等七人为特委和前委委员。因邓中夏随军行动,特委书记由周逸群代理。
九月二十四日至二十八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六属三中全会,决定停止李立三组织全国总起义和集中全国红军进攻中心城市的冒险行动,恢复党、团、工会的独立组织和经常性工作。从而,结束了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错误在中央的统治。
九月底至十月初,中共湘鄂西特委在湖北监利召开紧急会议,制定了《土地法大纲》,提出在土地革命中要“抓住庭农及贫农,联合中农”,没收地主土地和富农出租的土地,不侵犯中农的正确方针。接着又召开了湘鄂西第二次工农兵贫民代表大会,颁布了《土地革命法令》,提出了“不禁止雇佣耕种”、“不禁止买卖”等正确政策。此后,在华容等地已建立苏维埃政权的农村,掀起了土地革命的高潮。同时,湘鄂西特委和湘鄂西联县苏维埃政府,积极领导根据地军民开展军事、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斗争,取得显著成效。
十月三日,中共湖南省委向中共中央长江局报告湖南的政治形势、党的工作和红一、三军团的情况,指出:全省革命力量得到了很大发展,省委已辖有岳阳、湘阴、长沙、铜官、益阳、沅江,常德、茶陵、安源、攸县、醴陵、平江、浏阳等二十二个县(特区)委,党的支部九百零二个,党员总数近一万四千人。湘东、湘鄂赣两个红色区域发展很快,县、区、乡、村各级苏维埃大都已建立,并广泛开展了土地革命和经济、文化等事业的建设。
十月中旬,为了在长江以南扩大根据地和配合红一方面军攻打长沙,红二军团渡江南征,先后攻克南县、华容、津市、石门、临澧等城镇。至十一月,根据地已拥有江陵、石首、监利、华容、南县等十一个县政权,形成纵横千余里的红色区域,以及大片的游击区域。在此期间,红一方面军未再攻长沙,邓中夏没有采纳贺龙等提出的回洪湖根据地的主张。十二月中旬,红二军团主力在湖北松滋县杨林寺陷入敌军重围,损失严重,被迫转入湘鄂边根据地。
十一月,中共长沙县委及基层组织遭到破坏。中共湖南省委机关从长沙县靖港迁至益阳;不久,又迁至常德城内。由于省委同湘鄂赣根据地联系中断,湖南省委办事处担负领导湘鄂赣根据地的责任。
十一月,邓小平、李明瑞、张云逸率领红七军从广西北上,在地方党组织和人民群众的支援下,转战广西、湖南、广东边境,先后攻占湖南的绥宁、道县、江华等县城,途经通道、新宁、城步、武冈、宁远、永州、宜章、资兴、桂东、汝城等县境,于次年三月进抵湘赣边根据地。
十二月,国民党为配合其对中央根据地的第一次军事“围剿”,集中五个师的兵力对湘鄂赣根据地发动军事“围剿”。当敌军向平江包围时,红十六军在地方武装的配合下,避敌主力,转入外线作战,连续取得胜利,于次年一月底打破敌人“围剿”。在反“围剿”斗争中,湘鄂赣根据地的地方武装获得很大发展,新组建了独立一、二、三师,共五千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