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家乡>>湘潭市

1925年后,随着北伐战争的进军,农民运动在全国范围内快速兴起。然而当时党内以陈独秀为首的右倾机会主义者,却不敢支持方心未艾的农民斗争。眼看革命的火种有熄灭的危险,毛泽东毅然回到了家乡韶山,开展农民运动的考察调研,这次考察不仅结出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这样影响深远的成果,也在乡间留下了一串串可歌可泣的故事。

李氏宗祠与银田寺

位于韶山市韶山乡韶北村的李氏宗祠,是韶山大姓李氏的宗族祠堂。这座祠堂始建于明代,规模最大时,有前后三栋,总面积超过1000平米。1925年,毛泽东回韶山时,这里已经变成了一所族校,昔日的好友李耿侯在这里任教。李耿侯看了毛泽东带回来的《新民》、《农民通讯》等进步刊物,懂得发动农民群众的重要性,就帮着毛泽东和杨开慧一起,在族校里办夜校,组织秘密农协等进步组织。李氏宗祠也成了最早的一所韶山农民运动培训基地。

韶山市韶山村老年协会会长 李宏远:这两间教室就是毛泽东和杨开慧创办农民夜校的原址,当时农民听说毛泽东回乡办夜校,都来上课,农民带着《三字经》、《百家姓》、《增广贤文》这类的书就来了,杨开慧看到了,就跟农民们说,我可不能教你们这些内容,我要教的是“为什么有手有脚,农民忙活一年却吃不饱,穿不暖,而地主却碗里有肉,出门有轿”,我要教的是这些内容。

如果说李氏宗祠是毛泽东开展农民运动的起点,那么银田寺可以算作一个高潮。银田寺是佛家禅院,原名静安寺,始建于明朝天顺年间,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清道光年间,银田寺被粉刷为白色,因此当地人又把银田寺称为“白庙”。

白庙一直香火鼎盛,是贫苦大众祈福、祭祀、集会的重要场所,自然也成了毛泽东开展农运的绝佳去处。韶山农民运动中,很多次重要的会议都是在这里举行的。

在银田寺院内,有一棵参天的古银杏,相传树龄已经超过800岁。刘建强告诉记者,1927年在毛泽东的主持下,一手策划“外运粮食”的大地主,杀害50多人、活埋4人的刽子手、下七都团防局长汤峻岩被3万人公审大会处决在这棵大树下。

时光过去90载,今天这株古银杏依旧葱茏,洗去历史的铅华,身披人们祈福的缎带。李氏宗祠也告别了光耀门楣的使命,成为了韶山乡韶北村的村部。唯一没有变的是,杨开慧曾经上课的两间教室,依然承担着村里教育群众、培训党员的职责。韶北村计划将来在原址上恢复农民夜校,让更多的游客都来体验当年的情境,都来接受革命的再教育。

湘潭县易俗河镇赋江村杨霞咀小雷公塘,罗亦农同志故居的原址就在这里,故居沿小雷公塘而建,相传只要天上打雷,就能满塘蓄水,因而得名。罗亦农故居最先毁于抗日战争,后陆续拆除改建,现仅存遗址。 湘潭县易俗河镇赋江村村主任 袁志龙:只剩一个房间,原来有四合院。

罗亦农故居遗址

“五四”运动爆发后,在爱国主义思想的驱使下,结婚不到4个月的罗亦农在一个黎明前的黑夜里,拿着雨伞,悄悄地离开了当时的封建家庭,告别了生他育他的故土,奔向心中的自由之地。罗亦农同志在“八七”会议上当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成为早期中国共产党的重要领导人之一。1928年,因为叛徒出卖,罗亦农同志不幸被捕,在上海英勇就义,时年26岁。

罗亦农牺牲将近一个世纪的时间了,但他却一直活在当地人民的心里,如今,他的家乡早就已改变了过去贫瘠落后的面貌,人们在此幸福安详的生活,这已足以告慰英灵。

云湖桥镇革命遗址

湘潭作为一片红色热土,是很多革命先烈的故乡。在湘潭县云湖桥镇,方圆五公里范围之内,就有三位为了革命英勇就义的先烈的故居遗址

卢冬生少年时期,曾是陈赓的放牛娃,17岁投身革命,后来跟随陈赓从事政治保卫工作,先后负责掩护陈赓、贺龙等革命武装,并立下战功。1945年卢冬生受命为松江军区司令员,同年底,被苏俄士兵中的不法分子杀害,时年仅37岁。卢氏兄弟的旧居就在现在的房子隔壁,几十年风雨飘摇,老房子于上个世纪70年代完全倒塌,现在只保留了这片空旷的地基。

庞人铨,1917年开始在长沙从事工人运动,与黄爱一起发起湖南劳工会,创办进步刊物。1920年发起工人运动时遭到镇压,之后被枪杀于长沙浏阳门外,时年25岁,葬于长沙岳麓山。庞人键,“五四运动”后,和弟弟庞人铨一起参加工人运动,1922年,“秋收起义”爆发,庞人键率领行动小组破坏铁路和电讯设施被捕入狱,也就义于长沙浏阳门外。

刷新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