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道会议是红军长征初期的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会议作出的转兵贵州的决定,开始扭转中央红军长征以来的被动局面,避免了与六倍于红军的国民党军正面作战而被消灭的危险。刘伯承说:“部队在十二月占领湖南西南边境之通道城后,立即向贵州前进,一举攻克了黎平。当时,如果不是毛主席坚决主张改变方针,所剩三万多红军的前途只有毁灭。”中央红军从通道不再北进湘西而是转兵贵州的事实,使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在党内、军内引起重视;通道会议为中央政治局黎平会议、猴场会议、遵义会议的召开奠定了基础。从此,中央红军在毛泽东的领导下夺取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直到共和国成立。
通道转兵
芷江是通往中国西南的“黔楚咽喉”,抗战时期为中国陆军、空军基地,是远东盟军的第二大机场 。 芷江受降标志日本侵华战争结束,而仪式选在芷江的主要原因是芷江建有大型军用机场,该机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盟军在东方的第二大军用机场,当日一架日军零式运输机在一队中国空军的P-51战斗机押送下载着日军代表到芷江,投降代表今井武夫一行奉冈村宁次之命向中国军民投降,交出了日军在中国战区的兵力分布图,在记载着投降详细规定的备忘录上签字,史称“芷江受降”
芷江受降
选在芷江这个小城商定投降的具体部署和细节的原因,一是芷江拥有曾让日军闻风丧胆的当时远东第二大军用机场——芷江机场。二是芷江是抗战时保卫陪都重庆的军事重镇,驻扎有大量军事机构、精英部队和最先进的空军部队。三是芷江是抗日战争取得转折性胜利的雪峰山会战(即芷江保卫战)的战略总部,可以打击侵华日军的嚣张气焰! 受降坊在芷江城外七里的七里桥,桥是石拱桥,跨度不到100米,桥边一座石碑,上刻“日军投降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