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渊源

  • 农耕文化的再现
  • 民族历史的载体
  • 民俗文化的表现
  • 1 宜林鸟衣启穿着
  • 2 劳旅深衣定款式
  • 3 迁徙束带成风习
  • 4 聚珍银装多彩饰
  • 5 归流男女迫分装
  • 6 开放变装赶时尚

传承人

云舟团队

苗绣:彭晓君

彭晓君是湘西苗绣传承群体中的杰出代表。

她从小跟随母亲龙官莲学习苗绣,掌握传统绣法,其后进入美术院校学习,毕业后在从事美术教学之余,经常深入苗乡,向苗族刺绣能手刘正姐、吴二姐等人学习针法,通过多方参学,结合自己对传统苗绣的深入认识和深厚的美术功底,其苗绣作品在传统图案、针法、配色的基础上大胆创新,融传统和现代为一体,让实用与创作并行不悖,在苗绣领域成为新时代的领军人物。

2014年苗绣作品《龙戏凤嬉》获吉首鼓文化节最具民族特色奖,2015年苗绣作品《鱼跃龙门》获湖南省技能大赛二等奖;并获“湖南省技术能手”、“湖南省巾帼建功标兵”、“优秀传统手工技艺传习者”等荣誉称号。

云舟团队

苗银:龙吉堂

龙吉堂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银饰锻制技艺”的州级传承人。

龙吉堂幼年就跟随父亲走南闯北,到贵州、云南、西藏、青海等地做银匠活。从小耳濡目染再加上踏实勤奋,他在少年时就已经娴熟掌握了苗族银器传统锻制方法。此外,游方匠人的经历让龙吉堂见识到其他地区的制作工艺,为他的创作提供了灵感。作为家族第五代传承人,23岁的龙建平在坚守传统之余也有新点子。“现在我们除了手工錾刻银饰,也使用机器模具生产茶壶、碗筷等工艺品。”龙建平说,人们越来越富裕,审美也在发生变化,苗族银饰锻制技艺只有紧跟时代、不断创新,才能传承得更好。

据了解,目前德榜村以龙吉堂银匠世家为代表的银饰作坊有10余个,从事银饰锻制的有近200人。在当地政府支持引导下,德榜村银饰锻制逐渐形成了“传承馆+基地+个体手工坊”的产、供、销一体化格局,有力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促进群众脱贫增收。

云舟团队

蜡染:石杰忠

石杰忠是蜡染州级非遗传承人。

石杰忠是花垣县双龙镇板栗村人,幼时因患小儿麻痹症导致腿脚残疾。但天生好学的他钟爱传统文化,用大量时间研习中国传统绘画、蜡染艺术。2015年,在花垣县人社局和县妇联的支持下,石杰忠开办了蜡染培训班,在他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当地及周边村民参与蜡染制作,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石杰忠的创意作品多次荣获国家级省级奖项,获评湖南省“最美阳光致富带头人”、“湘西州自强模范”等多项荣誉。

传承保护

2019年11月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湘西自治州毕果民族服饰研制中心获得“苗族服饰”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2022年2月

被列入四川“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

2023年10月31日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该项目保护单位湘西自治州毕果民族服饰研制中心评估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