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善洲,男,汉族,中共党员,1927年1月出生,2010年10月去世,云南施甸人,原保山地委书记。改革开放之初,他积极推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原来缺粮的保山成为了“滇西粮仓”,被称为“粮书记”。退休后,他践行“只要生命不结束,服务人民不停止”的诺言,卷起铺盖扎进大亮山植树造林22年,把5.6万亩荒山变成绿洲,并将价值3亿元的林场经营管理权无偿移交国家。荣获“环境保护杰出贡献者”称号,被追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18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杨善洲同志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称他为不忘初心、奉献一生的退休干部楷模。
杨善洲,男,汉族,中共党员,1927年1月出生,2010年10月去世,云南施甸人,原保山地委书记。改革开放之初,他积极推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原来缺粮的保山成为了“滇西粮仓”,被称为“粮书记”。退休后,他践行“只要生命不结束,服务人民不停止”的诺言,卷起铺盖扎进大亮山植树造林22年,把5.6万亩荒山变成绿洲,并将价值3亿元的林场经营管理权无偿移交国家。荣获“环境保护杰出贡献者”称号,被追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18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杨善洲同志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称他为不忘初心、奉献一生的退休干部楷模。
老书记没有官架子,不摆派头,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官。我1979年就认识杨善洲老书记了。当时,原保山地委与行署还没有分家,他是地委书记,我是地委一名普通年轻干部。在地委大院,我经常看到老书记头戴粗呢帽、穿着中山装,脚套黄胶鞋,根本就不像个“大官”。尤其是下雨天,头戴竹叶帽,身披蓑衣的老书记更像一个普通的农民。在生活上,他常与干部职工谈心,问我从那里来,习不习惯等,他十分关心身边的工作人员,非常和蔼可亲,受人尊敬。 从这次先进事迹资料收集工作中可以看出,无论是到他姚关老家,还是保山老地委的住处,老书记辛辛苦苦一辈子,家里却没有一件值钱的东西。直到去世前,他都保持着原来的风格,从没看见他穿过一件好衣服,也没有一双好的鞋子。在大亮山植树造林期间,老书记跌了一跤,摔成粉碎性骨折,生活十分不便,不得不离开大亮山回到城里生活。但他仍然穿着朴素,有位领导还看到他在地摊上买解放鞋,他说他习惯了,好的东西他穿不惯。到大亮山植树造林期间,他从省里争取的项目,每一分钱都花在大亮山,没有把钱花在自己身上。在决定把林场经营管理权移交给国家的时候,他向原市委书记熊清华报告,又来找到我,提出交接仪式要以座谈会形式召开,不要搞铺张浪费。于是我们就在老书记住的地方,一个小的会客室里,由他介绍大亮山绿化情况,市政府刘刚副市长参加,举行了一个简简单单的仪式。市委市政府奖励给他20万元,县委县政府也要奖给他10万元,他说:“县里太困难了,这10万元我不要了。”
老书记在工作上始终走群众路线,和老百姓打成一片,按现在的说法就是一线工作法。他没有官架子,轻车简从,经常一个人下乡,顶多带上个秘书。他常常头戴竹叶帽、身披蓑衣、脚穿黄胶鞋,到乡里村里,好多人都不知道他是地委书记,他看到老百姓在搞农业生产,会亲自上前指导。比如茶叶怎么种、种什么品种好,核桃怎么种、种什么品种好。他特别爱种树,也喜欢嫁接果树,我在地委大院工作时经常看到他嫁接果树,有从日本引进来的甜柿、好的桃树、苹果、茶花,也包括他喜欢种的雪松。 老书记退休后回到施甸,基本住在大亮山,很少回家,只偶尔回去一次。他对家属、身边的秘书都要求严格。他的老伴不到城里来,也不到大亮山去,他也不允许身边的人搭公家的便车。当时任副省长的黄炳生同志对大亮山植树造林非常支持,拨出200多万元项目资金,老书记就用这些钱造林,为周边群众修路、架电、引水。在他的组织率领下,大亮山林场白手起家,现已造林7万多亩。
除办林场外,老书记对家乡的建设也非常关心。他每年要来我的办公室两次。2008年,我刚来到施甸,他就到办公室跟我说:“你到施甸来做书记,那你给我说说你打算做哪几件事?”我说:“工业园区是市里交办的任务,要抓好工业园区建设、公路、城市建设等。”听完后他就说:“你们在施甸,能够做好一两件事就不错了。”我说“我们会努力的,老书记!”到年底,他又来问我:“你说的项目落实得怎么样了?”逢年过节我们去看他,他都只谈工作,从没提过什么要求。 1962年12月施甸建县,当时的很多建县工作都是老书记承担,县委班子是他组建起来的。那时候施甸以农业为主,发展模式是老书记定下来的。如烤烟,1945年就开始种,烟草产业取得进一步发展,茶叶、水稻、蔬菜等也发展很快。施甸历史上外出经商的人较多,人多地少,国土面积小,耕地面积少,所以老书记就狠抓农业生产,奠定了施甸以农业为主的经济格局。老书记是施甸的第一任县委书记,也是施甸的拓荒者和开拓者,他给我们留下了很多东西,我们确实需要老书记的这种精神。中央、省委把云南省建成面向西南的桥头堡,保山要先行。施甸人多地少,资源贫乏,交通不便,发展滞后,下一步该怎么办?我们提出“争先进位,勇当科学发展标兵”,以工业园区为切入点,这是大有作为的,但我们仍然还缺乏一种敢于舍得,敢于奉献的精神,像老书记这种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