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微信公众号
>向警予
简介
向警予(1895~1928年),女,原名向俊贤,1895年生于湖南溆浦县。她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及创始人之一 [1-3] ,女权主义领袖、无产阶级革命家、妇女解放运动领导人之一。1928年3月20日,由于叛徒的出卖,向警予在法租界三德里被捕,同年5月1日向警予被押赴余记里空坪刑场,终年33岁。
2009年向警予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主要成就
1911年,向警予于“二十一条”签定后组织长沙学生起义运动。
1918年10月,向警予和蔡畅等组织湖南女子留法勤工俭学会,首创湖南女界勤工俭学运动。
1919年7月,向警予响应五四运动,带领学校上街游行,抵制日货 [12] ;和蔡畅到长沙参加发起组织“周南女子留法勤工俭学会”。
和蔡和森共同构造“中国共产党”这一名称与计划:向警予、蔡和森结成“向蔡同盟”后不久,1922年7月6日至10日,两人在法国蒙达尼郊外森林里召开留法新民学会会员会议,与以萧子升为代表的一批无政府主义者分道扬镳,会议的中心议题是如何改造中国与世界。蔡和森明确地提出“应该效法俄国的榜样,而且应马上进行”;向警予随后分别向法国各地的学生组织负责人写信,宣传马克思主义,陈述建党的当务之急。蔡和森与毛泽东、陈独秀等保持通信联系,8月13日,致信给毛泽东:“我以为先要组织党——共产党。因为它是革命运动的发动者、宣传者、先锋队、作战部。”9月16日,蔡和森再次给毛泽东写长达六千多字的信,信中再次提议:“明目张胆正式成立一个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的名称,就是在这封信里第一次提出来的。蔡和森的信让毛泽东产生了强烈共鸣。他于1920年12月和1921年1月给蔡和森写了两封回信,特别是对第二封信,“你这一封信见地极当,我没有一个字不赞成”。
这里虽然没有明确突出向警予,但显然蔡和森对毛泽东写信中“中国共产党”的名称与计划是在大会开办后萌发的产物。“中国共产党”这一名称和计划的由来,向警予在其中的贡献痕迹不可磨灭。这一佐证在会后不久向警予即就宣传建党兼身行建党也得到了证实。
和周恩来、李立三等人共同组建了早期中国共产党:1941年,毛泽东在延安同美国记者斯诺谈话时说:“在法国,许多勤工俭学的人也组织了中国共产党,几乎是同国内的组织同时建立起来的,那里的党的创始人之中有周恩来、李立三和向警予,向警予是蔡和森的妻子,惟一的一个女创始人,罗迈(李维汉)和蔡和森也是法国支部的创造人。”
向警予与蔡和森致力于俄国十月革命经验与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蔡和森给毛泽东信中第一个提出“明目张胆正式成立一个中国共产党”,并系统阐述了有关建党的理论、路线、方针和组织原则。向警予与周恩来、赵世炎、李富春等一起筹建中国共产党旅欧的早期组织,是党的创始人之一。
1921年,向警予参加法国勤工俭学学生争取“求学权”、“生存权”的请愿斗争,参加进驻里昂大学的斗争,发挥重要作用。
1922年,向警予发动中国第二次女权运动/共产党第一次女权运动,开始领导中国最早的无产阶级妇女解放。
1924年,向警予直接参加并领导上海闸北丝厂和南洋烟厂的女工运动/罢工斗争,大罢工最终取得胜利。这两次罢工为迎接工人运动新高潮的到来做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不久,她发动组建了“妇女解放协会”,培养了大批妇女干部,成为当时反帝反封建斗争中的又一生力军。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向警予继续留在武汉湖北省委机关工作,同年10月,向警予担任中共湖北省委党报《大江报》主笔,编辑党刊《长江》,指导武汉地下党的工作和工人运动,号召人民群众团结起来,与国民党斗争到底,影响极大。
轶事典故
女国民会
“为花季少女解开裹脚布,为广大妇女争取参政权,为底层娼妓寻求独立人格,谁说我辈不女权?”——向警予
1924年10月,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电邀孙中山北上“共商国是”,11月17日,孙中山应冯玉祥邀请,接受中共的“国民会议”主张。孙中山号召召开各实业团体、商会、工会、农会、学生会等九个团体的代表参加的国民会议的预备会,但没有包括妇女团体。此事件一出,立即一石激起千层浪,妇女界要求参政权的运动开始如火如荼地进行。同月,中共中央发表声明,号召在全国发起一个召集国民会议的运动。为了促使妇女团体参加国民会议,1924年12月21日向警予主持的上海女权运动委员会等21个妇女团体成立“上海女界国民会议促进会”,发表宣言明确提出国民会议应有妇女团体参加,一切公私法律凡有碍于女权发展者应一律废除,另订男女平权及特别助进女权发展之宪法与法律。她还在《妇女周报》上发表了《国民议会与妇女》一文,文中写道:“本会的目的在促成国民会议,和参加妇女独立的团体于国民会议。”“妇女与男子不过性的区别,而其国民身份则无二致。”透过此话,可以想象发声者是以一种怎样高昂的姿态,为其所代表的广大妇女争取权益。
1925年3月1日,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左派为反对段祺瑞的善后会议,在北京召开国民会议促成会全国代表大会。上海女界国民会议促成会派刘清杨、钟复光、李剑秋出席大会。3月19日,国民会议促成会全国代表大会女界代表团,针对段祺瑞政府的《国民代表会议组织条例草案》中关于选举与被选举权仅限于25岁以上男子的规定发通电,声明:“此等蔑视女子人格,剥夺女权的条例,吾妇女界誓不承认其有效。”上海女界国民会议促成会也为此召开会议,作出决议:一方面致电段祺瑞政府,表示如果国民会议不许妇女团体代表参加,则二万万女国民不承认国民会议。另一方面致电在北京参加促成会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刘清杨和钟复光,让她们联合各地妇女代表竭力抗议,请愿修正。同时还电告各地女界国民会议促成会、各妇女团体、各女校,希望共同起来反对善后会议制定的男女不平等条例。
1925年3月21日(一说22日),上海女界国民会议促成会为力争修改条例,在四川路中央大会堂召开上海女国民大会,由40余团体的200多人参加,大会主席向警予在报告中指出,妇女要一个肩膀担负力争女权的重担,一个肩膀担负力争民权的重担。大会还发出二则通电:一则致孙中山与国民党中央委员会,请求为女界力争权利;一则致段祺瑞政府与“善后会议”,要求修正条例草案等。
在全国各界妇女群起抗争的压力下,国民会议专门委员会特别审查会把第14条“凡中华民国男子满二十五岁以上”中的“男子”二字改为“国民”,但是,最后在善后会议议定的国民代表会议条例第14条中,照旧为“男子”二字。为此,上海市国民党妇女部于4 月24日发表告全国妇女书和宣言。告妇女书中说:“特权阶级和一切保守反动的旧势力一日存在,妇女运动即一日不能抬头。”宣言指出:“如果从事女权运动的姊妹不能协同一般人民,将特权阶级和一切保守反动的旧势力根本推翻,妇女运动的目的将永无达到之一日。”“我们应不犹豫地参加国民革命战线,协同一般人民推翻特权阶级和一切保守反动旧势力。”
由于政权掌握在北洋军阀手中,国民会议运动没有什么具体结果,轰轰烈烈的女界国民会议促成会也由此受到挫折。
向蔡同盟
向警予与蔡和森的结合是志同道合、自由恋爱的结晶。1913年秋,蔡和森以优异成绩考入湖南省第一师范学校。在一师,他和毛泽东、萧子升三人品学兼优,志趣相投,都是杨昌济最得意的学生,人称“湘江三友”。1918年4月,他们共同组织的“新民学会”,是中国共产党早期胚胎之一。1916年春,同样是杨昌济最得意的学生向警予从周南女校毕业后,冲破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回到家乡担任溆浦女校校长,走上了妇女解放和教育救国的道路。她在学校要求女生放脚,亲自为她们解开裹脚布,并一个个地陪其回家向父母作动员,在当地开女子解放之风气。1918年底,向警予为联系湖南女子赴法勤工俭学之事到达北京,第一次见到了在湖南学生界中享有盛名的蔡和森。不久,向警予也加入了“新民学会”。她与蔡和森的交往因此逐渐增多,但并未产生爱慕之情。1919年底,蔡和森、向警予、蔡畅等五十多人乘坐“盎特莱蓬”号法国邮轮从上海启航前往法国。在35天的航程中,向蔡两人经常一起观看日出,讨论学习和政治问题。在谈到个人婚姻问题时,他们都强烈地反对旧式婚姻,主张大胆追求新式爱情和理想的完美结合。当邮轮停靠在终点站法国马塞港时,“向上同盟”扬帆启航了。
耐人寻味的是,在此之前,向蔡两人都曾立下终生不婚的誓言。1918年,“湘江三友”一起来到岳麓山爱晚亭谈古论今。当谈到个人婚姻问题时,毛泽东首先提议为寻求救国真理,甘愿终生不娶。对此倡议,蔡和森、萧子升深以为然。岂料时间才过去一年,蔡和森便率先食言。向警予在担任周南女校校长期间,一些工作得到了当地一位名叫周则范的军官的支持。出乎意料的是,周则范竟然要求漂亮文雅的向警予做他的二房夫人。向警予的父亲虽是位富商,但慑于周的权势,只得同意。可是,早已接受女权解放新思想的向警予则坚决反对。她只身冲进周家,发誓“终生不嫁,以身许国”。为避免周的再次纠缠,向警予干脆离开溆浦老家,前往长沙,住在同学蔡畅的家里。
到达法国蒙达尼城后,1920年5月,二人在蒙达尼结合。仪式热烈而简朴,几十名中国留学生为这一对志同道合的新人送上了温馨的祝福。向蔡分别朗诵了两人在恋爱过程中互赠的诗歌,庆礼达到了高潮。不久,二人将这些诗作结集出版,题目为《向上同盟》,分别赠送给亲朋好友。萧子升在看完诗集后幽默地对他们说:“你们两位都是我最好的朋友,我深深地祝福你们,并献给你们四个字——‘向下同盟’。这是你们书的名称,我只不过改换了一个字而已。”远在东半球的毛泽东收到诗集后,“为之一喜”,表示“我们正好奉蔡做首领”。1920年冬,毛泽东和杨开慧也走向了婚姻的殿堂。 “他们的结婚照片上,一对马克思主义的虔诚信徒并肩坐在草坪上,共同捧着一本打开的《资本论》。这种寓情寓义的完美结合的结婚照片,恐怕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还有他们写给亲友的信件中也能反映出这种理想的问题。
结合后,向警予给父母寄了一张印有一对十分可爱的小孩的明信片。她针对明信片上的小孩,借题发挥,写道:“和森是九儿(向警予在家排行第九,小名‘九儿’)的真正所爱的人,志趣没有一点不同的。这画片上的两小也合他与我的意。我同他是一千九百廿年产生的新人,又可叫做廿世纪的小孩子。”蔡和森在给毛泽东的信中也说:“我与警予有一种恋爱上的结合。”“向蔡同盟”正是具有了健康向上、率真独特和丰富多彩的内涵,才平添了其无穷的魅力。
向警予与蔡和森的结合曾被称作“向蔡同盟”,由于生活习惯不合等原因,1926年,向警予与蔡和森在莫斯科分手。生活“同盟”虽已不再,革命理想同盟却犹在。得知向警予牺牲,蔡和森悲痛不已,撰文悼念“我的妻”:“伟大的警予,英勇的警予,你没有死,你永远没有死。你不是和森个人的爱人,你是中国无产阶级永远的爱人!”
Copyright © 2020 开辟者团队 All Rights Reserved